電線電纜作為國民經濟中最大的配套行業之一,是各產業的基礎 ,其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建筑、民用、通信、船舶以及石油化工等,被喻為國民經濟的“血管”和“神經”,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積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26萬億元,到2017年達到1.34萬億元。預計2018年,中國電線電纜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41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5.09%,2022年中國電線電纜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72萬億元。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電線電纜生產和銷售大國。
小小物件,大而不強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早在2011年的時候就超過一萬億元的年產值,成為世界頭號電線電纜生產國,根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電線電纜產能有望突破1.1億千米,產值突破1.6萬億。但我國同時又是世界上進口電纜的大國,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存在大而不強的現狀。
具體來看,我國電線電纜企業有近萬家,大型企業僅有為數不多的十幾家,他們的產品占全國11.7%的市場份額,97%是中小企業,設備平均利用率在30%--40%,遠遠低于國際上設備利用率70%以上的水平,90%以上的產能集中在低端產品上,行業平均投入研發經費不足銷售額的1%。
2017年1—12月,中國電線和電纜進口數量為246379噸,同比增長2.2%,2017年1—12月,中國電線和電纜進口金額為5057055千美元,同比增長5.2%。2017年1—12月,中國電線和電纜出口數量為241萬噸,同比增長7.8%,2017年1—12月,中國電線和電纜出口金額為20680728千美元,同比增長5.4%。
從數量增長情況來看,額定電壓大于1000V的導電體同比增長明顯,而低壓電纜方面的進口需求相對疲軟,處于過剩狀態。
從出口額增長情況來看,同比增長率最高的為同軸電線,增長率達132.99%,翻了一番;高壓、超高壓電線電纜等高端產品研發能力不足是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普遍的現象。電線電纜行業產品的第一梯隊幾乎被外資以及其在國內設立的合資企業壟斷,普睿司曼、耐克森、住友、古河等國際線纜巨頭依靠其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雄厚的研發實力,長期占據著高壓及超高壓電纜市場大量份額。國產高壓、超高壓電纜的附件不配套、不能成套供應已成為阻礙高端電線電纜產品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國家對高端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加,國內電線電纜廠商加速推進與提升高端產品的研發已迫在眉睫。
乘上機遇的班車,從數量轉向質量
我國電線電纜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既有“十三五”各項新的政策實施、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等積極因素,也有國內外需求持續低迷、企業面臨的困難超出預期等不利因素,但總體機遇大于挑戰。
首先,智能電網建設將為線纜行業提供廣闊的市場需求。國家“十三五”電網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是:以國家能源戰略為指導,以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電力需求為目標,大力推進“一特四大”戰略和電能替代戰略,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智能電網。到2020年,將形成西南、西北、東北三送端和“三華”一受端的四個同步電網格局。電網建設規模和發展方式的重大改變,將給線纜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創新空間。
其實,機電行業的發展將對裝配電線產生巨大需求。汽車工業將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它將給汽車用線和漆包線帶來較快發展。工業發展將使電動機用量增加,預計繞組線將有一個低速平穩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電機絕緣等級從B級向F級轉換將加快漆包線更新換代。此外,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鎮建設,將帶動家電產品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給電磁線及其他線纜產品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市場。
再次,高壓、超高壓電力電纜市場需求旺盛。超高壓輸電方式已成為電力行業的必然方向,高壓、超高壓電力電纜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長距離、大跨度輸電線路。“十三五”期間我國配電網建設預計投資額達到1.7萬億元,年均投資額3400萬億元。計劃到2020年,高壓配電網線路長度達到101萬千米,中壓配電網線路長度達到404萬千米。同時,“十三五”還制定了總投資額7000億元以上的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計劃,由此可見,“十三五”期間我國電力電纜市場將需求旺盛。
最后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線纜行業“走出去”帶來重大契機。從國際上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僅高鐵建設將達8.1萬公里。而電力和鐵路交通等設備出口持續提速,將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相關國家的電力建設需求將持續增長。這些都將會對電線電纜行業“走出去”帶來深遠影響和重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