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電聯在最新發布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滾動研究綜述報告》中提出,2020年核電發展目標減少1000萬千瓦,調減到規劃核電裝機規模7000萬千瓦,主要是調減了內陸核電,而沿海核電只是做了適量調減。
有位核電專家說:"看看中國地圖,大陸板塊海岸線有1.8萬公里,實際上,海岸線每相隔20多公里,就可以建設一個核電廠。如果考慮50公里一個廠址,20個廠址才1000公里,5000公里可以考慮100個廠址,扣掉一些港口、軍港和軟地基等不適宜的地方,繼續在沿海地區找一批廠址是完全可能的。我國沿海核電站的密度跟韓國相比低很多,韓國運行機組23臺,但是海岸線遠沒有我國長。"該專家說,"此外,我國在沿海再建一些核電站,東部地區的電用不完可以往中部地區送,'西電東送'的電到中部截止,東西都向中部送電,能夠解決中部省份電力緊缺問題。"
近日中電聯統計與信息部主任薛靜也對媒體表示,"十二五"期間不會有新建內陸核電站開工,新增的3000萬至4000萬千瓦電力全部來自于沿海核電站,內陸核電站最快也是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
目前,我國所有內陸核電站還都處于等待模式,包括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和江西彭澤(以下簡稱"兩湖一江")三個已開始前期工作的內陸核電站。依照調整前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核電站的選址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但福島核事故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重慶、四川、甘肅、吉林等多個內陸省份均提出了核電計劃。
而近日吉林省更是明確了"十二五"爭取內陸核電開工。3月16日,吉林省政府網站刊登了《吉林省能源發展和能源保障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規劃中明確表明,"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將促進核電等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按照國家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爭取開工建設靖宇赤松核電站一期工程,并著手第二座核電站前期工作。
